•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蓽茇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蓽茇丸

        【處方】 蓽茇 附子(炮裂,去皮、臍)干姜(炮)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肉豆蔻各30克 龍骨 訶黎勒縮砂仁各15克

        【制法】 上八味,搗羅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主腸胃久寒,大便鶩溏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每日二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蓽茇丸

        【處方】 蓽茇 胡椒等分

        【制法】 上二味,搗羅為末,化蠟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主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1丸,納齲孔中。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圣濟總錄》卷四十一:蓽茇丸

        【處方】 蓽茇(洗,炒)3兩,干姜(白者,炮)1兩半,胡椒(炒)半兩,甘草(炙)半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木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補順三焦,通肝氣。主肝元氣虛,四肢勞倦,飲食不消,背痛頭旋,或時寒熱肢節疼痛,手足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一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蓽茇丸

        【處方】 蓽茇半兩,木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胡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干姜(炮)半兩,訶黎勒皮(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虛嘔逆,心腹常痛,面色青黃,腰胯冷疼。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高良姜1兩,肉豆蔻(去殼)1兩,桂(去粗皮)1兩,縮沙蜜(去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術1兩,胡椒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臟虛冷,大便滑泄,及白痢臍腹多疼。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粟米飲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圣惠》卷五:蓽茇丸

        【處方】 蓽茇3分,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白茯苓3分,檳榔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胡椒3分,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當歸3分(銼,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訶黎勒1兩(煨,用皮),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臟久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

        《圣惠》卷九十八:蓽茇丸

        【別名】 沉香蓽拔

        【處方】 蓽茇1兩,沉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肉豆蔻(去殼)1兩,茴香子1兩,木香1兩,石斛(去根,銼)1兩,訶黎勒皮1兩,山茱萸1兩,桂心1兩,干姜(炮裂,銼)1兩,補骨脂(微炒)1兩,巴戟1兩,蓽澄茄1兩,檳榔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逐積冷氣,暖脾腎臟。主下元虛憊。

        【用法用量】 沉香蓽拔丸(《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摘錄】 《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胡桃仁1兩,干姜1兩(炮裂,銼),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1兩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五勞七傷腎虛脾弱,上焦熱,下元虛冷,腹內雷鳴,胸膈氣滯,羸瘦無力。

        【用法用量】 每日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

        【摘錄】 《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五十九: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訶黎勒3分(煨,用皮),桂心半兩,胡椒1兩,厚樸2(一)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術3分,龍骨1兩,干姜3分(燒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石脂1兩,縮砂3分(去皮),當歸半兩(銼,微炒)。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久冷痢不止,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四十九: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干姜3分(炮裂,銼),胡椒3分,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1兩(煨,用皮),赤茯苓1兩,檳榔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久痃癖氣,或時嘔噦,腹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二十八:蓽茇丸

        【處方】 蓽茇3分,白術3分,肉豆蔻3分(去殼),丁香半兩,訶黎勒2兩(煨,用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胡椒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氣勞大腸時泄,不欲飲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黃。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蓽茇丸

        【處方】 蓽茇半兩,木香半兩,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肉豆蔻1兩(去殼),檳榔1兩,白術半兩,阿魏半兩(面裹煨,以面熟為度),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干姜半兩(炮裂,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半兩,胡椒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冷勞氣,四肢羸瘦,面色萎黃,腹內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1兩,干姜1兩(炮裂,銼),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白茯苓3分,胡椒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虛勞,腸胃大冷,全不思食,或氣脹滿;脾胃冷,心腹(疒丂)痛,腸鳴泄瀉;臍下結痛,及痞氣塊;五勞七傷,腎虛脾弱,上焦煩熱,下元虛冷,腹內雷鳴,胸膈氣滯,羸瘦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圣濟總錄》卷四十七:蓽茇丸

        【處方】 蓽茇半兩,木香半兩,干姜(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檳榔(煨,銼)半兩,縮砂仁3分,訶黎勒(煨,去核)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參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胃反吐酸水,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圣惠》卷九十八: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訶黎勒皮1兩,桂心1兩,胡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沉香1兩,木香1兩,人參(去蘆頭)1兩,草豆蔻(去皮)1兩,檳榔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補暖虛冷氣,溫脾飲食。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五: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胡椒1兩,檳榔1兩,訶黎勒2兩(煨,用皮),白茯苓1兩,肉桂1兩(去皺皮),人參1兩(去蘆頭),干姜1兩(炮裂,銼),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氣虛弱,腑臟積冷,或時嘔吐,不能飲食,心腹脹滿,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湯或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 忌生冷。

        【摘錄】 《圣惠》卷五

        《圣濟總錄》卷六十四:蓽茇丸

        【處方】 蓽茇(炒)1兩,訶黎勒(煨,去核)3分,干姜(炮)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冷痰,飲食不下,膈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圣濟總錄》卷—一九:蓽茇丸

        【處方】 蓽茇、胡椒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化蠟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1丸,內蚛孔中。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九

        婦人良方》卷一:蓽茇丸

        【別名】 陳氏二神丸、二神丸

        【處方】 蓽茇(鹽炒,去鹽,為末)1兩,蒲黃1兩(炒)。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無時月水來,腹痛。及婦人血氣不和,作痛不止。

        【用法用量】 陳氏二神丸(原書卷七)、二神丸(《普濟方》卷三三五)。

        【摘錄】 《婦人良方》卷一

        《百》卷六: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川姜(炮)1兩,丁香(不見火)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吳茱萸1兩,良姜1兩,胡椒1兩,山茱萸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滑泄。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陳米飲送下,日3次。

        【臨床應用】 滑瀉:廬州周汝功,嘉禾人,乃尊守永嘉時,每苦滑泄,服此藥,果有效。

        【摘錄】 《百》卷六

        《圣濟總錄》卷六十七: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昆布(洗,炒干)1兩,吳茱萸(湯洗,焙,微炒)1兩,葶藶(隔紙炒紫色)1兩,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研細)1兩。

        【制法】 上為細末,與杏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上氣倚息,不得臥

        【用法用量】 空腹粥飲送下5丸,稍加至10丸。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百》卷二:蓽茇丸

        【別名】 潑雪丹、縮水丹

        【處方】 蓽茇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干姜(炮)半兩,胡椒3分,大附子(炮,去皮臍)3分,官桂(去皮)3分,蓽澄茄3分,訶子(面裹煨,去核)3分。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病。

        【用法用量】 潑雪丹、縮水丹

        【摘錄】 《百》卷二

        《圣濟總錄》卷七十七: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1分,檳榔(銼)1兩1分,干姜(炮)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訶黎勒皮2兩,蕪荑仁2兩,白術3兩,黃連(去須)3兩,阿魏3兩(以水4合,煎5-6沸,同蜜和藥),枳殼(去瓤,麩炒)1兩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冷泄瀉,變成氣痢

        【用法用量】 方中蓽茇用量原缺。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七

        《圣濟總錄》卷八十三: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半,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焙)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升麻1兩半,吳茱萸(湯浸3度,焙炒)1兩半,木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射干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干姜(炮)1兩,昆布(洗去咸味,暴干)2兩,羚羊角(鎊)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1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腳氣毒悶,嘔逆吐沫,心煩氣急,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米飲送下。以利為度。若利多者,減至7丸。

        若食不消化,不能食者,加白術1兩1分,陳曲2兩半(炒令微黃);若大便澀者,加大黃1兩。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十三

        《圣濟總錄》卷八十七:蓽茇丸

        【處方】 蓽茇1兩,干姜(炮裂)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胡椒(炒)1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2兩(煨,銼),人參1兩1分,訶黎勒(煨,杏核)1兩半。

        【制法】 上為末,煉密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冷勞嘔噦,不能下食,心腹脹滿,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清粥飲送下。甚者加至20丸。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十七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于“蓽茇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 | 五月天在线视频亚洲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喷水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