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苦參湯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肘后方》卷二:苦參湯

        【處方】 苦參9克 黃芩6克 生地黃24克

        【制法】 上三味,哎咀。

        【功效與作用】 治熱病,五六日以上熱不除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適寒溫服100毫升,日再服。

        【注意】 忌蕪荑

        【備注】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備急千金要方》卷十補(bǔ)。

        【摘錄】 《肘后方》卷二

        外科正宗》卷四:苦參湯

        【處方】 苦參120克 大菖蒲60克

        【功效與作用】 治痤痱瘡,癢疼難睡。

        【用法用量】 水煎數(shù)滾,臨洗和入4~5枚公豬之膽汁,淋洗患處。

        【注意】 愈后避風(fēng),忌食發(fā)物

        【摘錄】 《外科正宗》卷四

        瘍科心得集》引《大全》:苦參湯

        【處方】 苦參 蛇床子 白芷 金銀花 野菊花 黃柏 地膚子 大菖蒲

        【功效與作用】 治一切疥癩瘋癬。

        【用法用量】 用河水煎湯,臨洗入4~5枚豬膽汁,洗二至三次可愈。

        【注意】 忌食發(fā)物,及吹風(fēng)。

        【摘錄】 《瘍科心得集》引《大全》

        《治疹全書》卷下:苦參湯

        【處方】 苦參、荊芥、黃柏、赤芍歸尾銀花石菖蒲何首烏等分

        【功效與作用】 疹出不能斂,血死肌表,色變青黑,久則身熱發(fā)腫,其青黑之色,從外潰爛,膿水淋漓,痛癢不常者。

        【用法用量】 煎湯洗之。

        【摘錄】 《治疹全書》卷下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苦參湯

        【處方】 苦參1兩,槐白皮(銼)2兩,熊膽半兩(研)。

        【制法】 上除熊膽外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匿蟲)瘡。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入熊膽末半錢匕,攪勻,空心溫服。下部有瘡者更灌下部。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圣惠》卷六十:苦參湯

        【處方】 苦參1兩,桃白皮3分,槐白皮3分。

        【制法】 上銼細(xì)。

        【功效與作用】 (匿蟲),上唇內(nèi)生瘡如粟,口中懊澀,面色枯白,好睡體重,蟲蝕五臟

        【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盞,煎至2盞,去滓,食前分3次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六十

        《千金》卷五:苦參湯

        【處方】 苦參8兩,地榆3兩,黃連3兩,王不留行3兩,獨活3兩,艾葉3兩,竹葉2升。

        【功效與作用】 小兒周身上下百瘡不愈。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取1斗。以浴兒瘡上,浴訖敷黃連散

        【摘錄】 《千金》卷五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千金》卷十:苦參湯

        【處方】 苦參2兩,黃芩2兩,生地黃半斤。

        【功效與作用】 傷寒時氣溫病5-6日以上者。

        【用法用量】 水8升,煮取1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則愈。

        【注意】 忌蕪荑。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傷寒、溫病截然兩途,凡醫(yī)但見壯熱、頭疼,概行發(fā)散,信手殺人,曷知溫病是久伏少陰之邪,得春時溫暖之氣蘊(yùn)化,濕從內(nèi)發(fā)外,故用苦參搜逐腎家久伏之邪,取其苦燥濕寒除熱,若五六日后,熱交營分,徹外壯熱,即加生地清血脈之邪,黃芩以泄肌膚之熱,較之初發(fā),淺深不同,又非一味苦參可治也。

        【摘錄】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千金》卷十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卷七:苦參湯

        【處方】 苦參2兩,龍膽2兩,升麻3兩,梔子3兩。

        【功效與作用】 暴得心腹痛如刺。

        【用法用量】 苦酒5升,煮取2升,分服。當(dāng)大吐乃愈。

        【摘錄】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卷七

        金匱》卷上:苦參湯

        【處方】 苦參。

        【功效與作用】 狐惑病,蝕于下部,咽干陰腫陰癢、疥癩。

        【用法用量】 《蘭臺規(guī)范》本方用苦參一升,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一日三次。

        【各家論述】 ①《金匱要略論注》:下部毒盛,所傷在血而咽干,喉屬陽,咽屬陰也,藥用苦參熏洗,以去風(fēng)熱而殺蟲也。②《金匱要略釋義》:用苦參湯熏洗前陰病處,除濕熱以治其本,則咽干自愈。

        【摘錄】 《金匱》卷上

        《家庭治病新書》:苦參湯

        【處方】 苦參5錢,蜀椒1錢5分,川柏1錢5分,地膚子3錢。

        【功效與作用】 風(fēng)濕浸淫血脈,致生瘡疥,瘙癢不絕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家庭治病新書》

        《瘍科心得集.補(bǔ)遺》引《大全》:苦參湯

        【處方】 苦參2兩,蛇床子、白芷、金銀花、野菊花、黃柏、地膚子、大菖蒲。

        【功效與作用】 一切疥癩風(fēng)癬。

        【用法用量】 方中除苦參外,余藥用量原缺。

        【注意】 宜避風(fēng),忌發(fā)物。

        【摘錄】 《瘍科心得集.補(bǔ)遺》引《大全》

        《麻科活人》卷四:苦參湯

        【處方】 苦參、大風(fēng)子(去殼)、荊芥、防風(fēng)、白芷、獨活、何首烏(烏豆水煮干)、白附子(烏豆水煮干)、威靈仙胡麻仁、北全蝎糯米炒)、僵蠶姜汁蒸)、白蒺藜(炒,去刺)、牛蒡子(炒)、生姜(一方無獨活,又一方有甘草)。

        【功效與作用】 麻后瘡。

        【摘錄】 《麻科活人》卷四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苦參湯

        【處方】 苦參(銼)1兩,黃連(去須)1兩,大黃(炒)1兩,梔子(去皮)7枚。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生地黃汁1合,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 忌蕪荑、豬肉、冷水。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苦參湯

        【處方】 苦參1兩,青葙子1兩,甘草(炙,銼)半兩,熊膽(研)半兩。

        【制法】 上除熊膽外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疳(匿蟲)蝕下部。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入膽半分,攪和,空心頓服,日午再煎服之。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苦參湯

        【處方】 苦參1錢5分,生地2錢,黃柏5分,當(dāng)歸1錢,秦艽1錢,蒡子1錢,赤芍1錢,白蒺藜1錢,丹參1錢,丹皮1錢,銀花1錢,貝母1錢,甘菊3錢。

        【功效與作用】 清濕熱,祛風(fēng)邪。主癘風(fēng)肌肉生蟲,白屑重迭,瘙癢頑麻,甚則眉毛脫落鼻柱崩壞。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濟(jì)生》卷八:苦參湯

        【處方】 苦參、蛇床子、白礬荊芥穗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疥瘡

        【用法用量】 上煎湯。放溫洗。

        【摘錄】 《濟(jì)生》卷八

        《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五:苦參湯

        【處方】 地榆5兩,桃皮5兩,苦參5兩。

        【制法】 上銼細(xì)。

        【功效與作用】 瘑瘡

        【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濾去滓,稍溫,每日1度洗之。

        【摘錄】 《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五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苦參湯

        【處方】 大黃1兩,苦參1兩,赤芍藥1兩,黃柏2兩,蛇床子2兩,菝葜4兩。

        【功效與作用】 小兒遍體生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1兩,水3升,煎10余沸,去滓,通手洗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普濟(jì)方》卷三○一:苦參湯

        【處方】 槐皮、苦參、黃柏、香薷

        【功效與作用】 陰囊濕癢瘡。

        【用法用量】 煮汁洗之。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一

        嬰童百問》卷八:苦參湯

        【別名】 苦參散

        【處方】 枳殼、黃連、大黃、甘草、荊芥、苦參、赤芍藥、黃芩各等分。

        【制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脫肛并痔。

        【用法用量】 苦參散(《保嬰撮要》卷十四)。

        【摘錄】 《嬰童百問》卷八

        眼科龍木集》卷七:苦參湯

        【處方】 苦參半兩,地骨皮半兩,丹參3錢,乳香3錢(另研)。

        【功效與作用】 眼常見黑花如繩牽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鐘半,煎至1鐘,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眼科龍木集》卷七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fēng)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dǎo)劑驅(qū)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fēng)劑開竅劑補(bǔ)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guān)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guān)電子書

        關(guān)于“苦參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色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视频 |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在线观看理论片国产 |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