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茭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茭白
        Jiāo Bái
        茭白
        別名 出隧、蘧蔬、綠節、菰菜、茭首、菰首、菰筍、菰手、茭筍、茭粑、茭瓜、茭耳菜、菰蔣子
        功效作用 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治煩熱消渴黃疸痢疾目赤風瘡
        英文名 Wildrice stem
        始載于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茭白是我國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國和越南。古人稱茭白為“”。在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粱、麥、菰)之一。后來人們發現,有些菰因感染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就是現在食用的茭白。這樣,人們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開花結果,繁殖這種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為蔬菜。可入藥。

          

        目錄

        基本信息

        【拼音名】Jiāo Bái

        【英文名】Wildrice stem

        學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別名】出隧、綠節、菰菜、茭首、菰首、菰筍、菰蔣子、菰手、茭筍、茭粑、茭瓜、茭耳菜、高筍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常有根莖。稈直立,高90-180cm。葉鞘肥厚,長于節間,基部者常有橫脈紋;葉舌膜質,略成三角形,長達15mm;葉片扁平而寬廣,表面粗糙,背面較光滑,長30-100cm,寬10-20mm。圓錐花序大型,長30-60cm,分枝多簇生,開花時上舉,結果時開展;雄小穗長0-15mm兩側多少壓扁,常帶紫色,常著生于花序下部開展或上繁榮昌盛的分枝上,脫節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較細弱;穎退化不見;外稃先端漸尖或有短尖頭,并有5脈,厚紙質;花藥6-9mm;雌小穗長15-25mm,外稃有芒長15-30mm,內稃與外稃同質,常均有3脈,為外稃所緊抱;雄花中有6枚

        茭白(圖2)

        發育雄蕊。穎果圓柱形,長約10mm。花、果期秋季。

        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 茭白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葉5-8片,葉由葉片和葉鞘兩部分而成。葉片與葉鞘相接處有三角形的葉枕,稱“茭白眼”。葉鞘自地面向上層層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莖。莖可分地上莖地下莖兩種,地上莖是短縮狀,部分埋入土中,其上發生多數分蘗,地下莖為匍匐莖,橫生于土中越冬,其先端數芽次年春萌生新株,新株又能產生新的分蘗。由于茭白植株體內寄生著黑穗菌,其菌絲體隨植株的生長,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時,主莖和早期分蘗的短縮莖上的花莖組織受菌絲體代謝產物---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節處分生組織細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質莖(菌癭),即食用的茭白。

        雄茭是指少數植株,抗病力特別強,黑穗菌的菌絲不能侵入,不能形成茭白,至夏秋花莖伸長抽苔薹開花的植株。灰茭是指部分植株過熟后或菌絲體生長迅速,致茭白內部已充滿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質惡劣,不能食用。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較易識別,宜及時連根拔除,不可留根株于土中。

        2、生長習性 茭白有秋產單季茭和秋夏雙季茭兩類。這兩者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茭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茭白可分為四個階段:

        (1)萌芽期 入春后3、4月開始發芽,最低溫度5℃以上,以10-20℃為宜。

        (2)分蘗階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蘗10-20個以上,適溫為20-30℃。

        (3)孕茭階段 雙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單季茭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適溫為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會孕茭。

        (4)生長停滯和休眠階段 孕茭后溫度低于15℃以下分蘗和地上都生長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  

        歷史淵源

        茭白原產我國及東南亞,但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國和越南,其中又以中國栽培最早。據《禮記》記載:“食蝸醢而菰羹”。菰食就是菰米飯,可見周朝已用茭白的種子為糧食。《爾雅》記載:“邃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據南宋羅愿所著《爾雅翼》解釋。“今又菰中生菌如小兒臂,爾雅謂之遽蔬者”。又說:“菰首者菰蔣三年以上,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兒臂。大者謂之茭首,本草所謂菰根者也,可蒸煮,亦可生食。其或有黑縷如黑點者,名‘烏郁’。《爾雅》成書于秦漢間,可見當時除用英白種子為糧食外,已用茭白為菜。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為湖沼水塘內的栽培作物。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茭白應選擇采收早、產量高、抗逆性強、耐熱、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  

        二、種株選擇

        茭白是用分株方法進行繁殖,種株的好壞直接影響茭白的結茭率、產量和品質。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時間、數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異,常引起種性退化,導致雄茭、灰茭的出現,所以每年應嚴格優選種株。

        優良母株的選擇要求:當年株形整齊,孕茭早,結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結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無雄茭、灰茭,無殼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種。

        每年雙季茭種苗應嚴格精選3次;第1次:選在當年種植的茭白夏茭采收時進行,根據選種標準選擇優良單株做種并做好標記;第2次:在春茭采收時對第1次選擇的種株進行復選,除去不符合標準的茭株;第3次:結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時挖去雄株、雜株、灰株及殼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畝大田需250個種墩左右。  

        三、茭田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茭白結茭的早遲與土層、水層深淺、水溫控制等有關。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結茭,迎風的山背田比避風的低洼田早結茭,土層淺(最好20--27厘米)的比土層深的田早結茭。所以,南方地區種植茭白應力求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風、土層淺的水田種植。

        四、翻耕茭田,施足基肥。

        水稻田栽種一般在水稻收獲后及時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結束后及時翻耕,充分曬田,筑好田埂,確保田間能灌水15-20厘米。整田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欄糞100擔或雞糞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厘米,達到田平、泥爛、肥足。  

        五、適時栽植

        時間:南方地區雙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

        方法:栽前留10厘米,割去選留好的優良種墩的地上枯葉,挖出種墩,劈取健壯老莖苗,以一根帶根的老莖為一苗。栽植密度寬行1米,窄行0.8米,株距0.6米,每畝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莖的白色部分入泥為宜(即原來的深度)。  

        六、田間管理

        (一)新栽茭田的管理

        1、灌水:茭白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要隨著不同的生育階段進行調節。

        (1):茭白栽植后田間保持2-4厘米淺水越冬,春季茭苗開始生長時,水位宜淺,保持在2--3厘米左右,以利地溫升高,促進萌芽發棵,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水位逐步加深,

        (2):種植50天前后,可視茭白分蘗情況進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見雞腳裂為度)后灌10-15厘米深水控制無效分蘗。

        縉云縣前路鄉茭農創新茭白栽培農作制度

        (3):孕茭期可控制20厘米的水位,但不能超過茭白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后氣溫逐漸升高,茭田要勤換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于春茭孕茭。

        (4):春茭采收后,水位降到6厘米左右;秋茭收獲后水位降到3-4厘米。休眠期保持2-4厘米的淺水狀態越冬。

        (5):每次施肥前先放淺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干后再灌水。

        2、追肥:南方地區雙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早孕茭。結合水層管理,促進前期有效分蘗,控制后期無效分蘗,促進孕茭,提高產量和品質。茭白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

        (1)新栽植的茭田如栽植時未施基肥,應在30天內補施基肥。

        (2)老莖萌芽時畝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3)種植40天左右(分蘗初期)畝施45%復合肥30-50公斤。

        (4)春茭采收過程中,可根據茭苗生長情況適量追肥。

        (5)春茭采收后可畝施45%復合肥20-30公斤,以利秋茭生長。

        3、耘田除草: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間用鐵耙或人工用手翻動土壤,達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溫、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進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開始返青時進行,以后隔15天進行一次。

        4、清除雄茭、灰茭:雄茭和灰茭不能結茭,應隨時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蘗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補上。

        5、剝枯葉、拉黃葉:剝枯葉、拉黃葉清除枯老的葉片、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在春茭采收后期開始,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把枯老的葉片剝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傷,把拉下的黃葉踩入田間作為肥料。

        6、疏苗補苗:南方地區種植的雙季茭白每墩莖蘗達15根以上時,應進行疏苗,撥除過密的小分蘗,每墩留有效分蘗15-20根左右,疏苗后茭墩中間壓一塊泥,使植株分布均勻,通風透光。

        (二)老茭田管理。老茭田冬季地上部枯死后應在12月前清除枯葉,留10厘米老莖割去地上部殘株,挖出雄株、灰株、雜株及殼里青、畸形茭等茭墩,從優良茭墩挖苗補栽,淺水越冬,增施有機肥,可畝撒施雞.牛糞1000公斤或豬欄糞100擔,磷肥50公斤,此次施肥最遲要在1月前完成。2月上旬茭墩萌芽時畝追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3月中旬畝追施45%復合肥30-50公斤。疏苗時每墩留20根左右。水位等其它管理同新栽茭田。  

        七、病蟲害防治

        南方抗高溫茭白病蟲害主要有胡麻葉斑病、銹病、飛虱、螟蟲等。

        一)、胡麻葉斑病

        茭白的胡麻葉斑病

        真菌性病害:(半知菌亞門)。在茭白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

        1、癥狀:初期:在葉片上出現黃褐色小點,逐步擴大為橢圓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后期:病斑邊緣為褐色,中間呈黃褐色或灰白色。嚴重時病斑連成不規則大斑,濕度大時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狀物。

        受害葉片由葉尖向下干枯,后期常引起葉片半枯死至全枯死,造成減產。

        2、傳染過程: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茭白殘葉上越冬,隨氣流或雨水傳播。

        3、環境因素:土壤偏酸,缺鉀和缺鋅,長期灌深水缺氧,管理粗放或生長衰弱的田塊發病重。高溫多濕天氣,偏施氮肥徒長,田間通風透光不良,病害加重。

        4、防治方法:

        ①結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殘老葉集中燒毀,減少菌源。

        ②加強肥水管理,冬季施臘肥,春施發苗肥,適時噴施葉面肥,特別注意補充磷肥、鉀肥和鋅肥,增強茭株抗病力。

        ③藥劑防治:在5月前和發病初期分別用50%撲海因懸浮劑600倍液,或50%多.硫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0%三環唑500倍噴霧,隔7-10天1次,交替用藥,連續防治2-3次。孕茭期慎用。

        二)、銹病

        茭白的銹病

        真菌性病害(擔子菌亞門),危害葉片和葉鞘。

        1、癥狀:發病期間葉片的正面和背面都會出現黃褐色隆起的小孢斑,小孢斑破裂后,散出銹色粉狀物。病斑散生,不規則排列。嚴重時造成葉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長矮小。

        2、傳染過程:以菌絲體及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借氣流傳播,高溫多濕,偏施氮肥,利于發病。(及時打老黃葉)

        3、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殘株及田間雜草

        ②增施磷肥、鉀肥,避免偏施氮肥。

        ③高溫季節適當灌水,降低水溫和土溫,控制發病。

        ④藥劑防治:在5月份(預防)、發病初期分別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硫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7%敵銹鈉可濕粉劑200倍液,隔7-10天噴一次,交替用藥,連續防治2-3次。孕茭期慎用。

        三)、飛虱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茭白殘體,降低越冬卵量基數。

        ②及時剝枯葉、拉黃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形成不利于成蟲的生存環境。

        ③藥劑防治: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90%杜邦萬靈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

        四)螟蟲

        防治方法:

        ①壓低越冬蟲口基數,冬前割墩時清除茭白病殘體,開春鏟除田邊、水溝邊雜草,消滅越冬幼蟲。

        ②藥劑防治:掌握在蟻螟盛孵期,選用5%銳勁特膠懸劑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五)茭白黑粉病

        【癥狀特點】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莖(茭筍)。染病茭白植株生長減弱,葉片變寬,葉色深綠,葉鞘發黑。挖檢地下莖( 茭筍),發現地下莖變短,部檢茭肉,發現茭肉呈短條狀變黑(病菌未發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發育成熟的孢子堆)。

        茭白黑粉病

        【病原及發病特點】病原為擔子菌亞門、黑粉菌目的茭白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Henn.]。病菌以菌絲體潛伏于地下莖內,當新芽萌發時,菌絲即由母莖侵入芽內,并與芽生長點同步向上發展。病菌新陳代謝產生一種稱為吲哚乙酸的激素物質,刺激茭白嫩莖基部膨大為紡錘形,病菌在膨大地下莖(茭筍)組織內縱橫蔓延,從營養生長階段轉向生殖生長階段便形成冬孢子堆,此時茭白嫩莖有許多黑色短條狀斑。冬孢子堆發育成熟即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團)。被害病莖不能抽生花穗。如植株分蘗過多,或肥力不足,或灌水不當,往往發病較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調查。國內近年推介的16個茭白品種中,武漢菜科所培育的8602和8937兩個品種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但是否抗黑粉病則有待各地進一步觀察確定。

        【防治方法】(1)精選不帶菌茭種。(2)加強管理。春季要割老墩、壓茭墩,降低植株分蘗節位;在老墩萌發時疏除過密分蘗,促萌芽整齊;管好水層,分蘗前宜淺灌,中期適當露曬田,高溫期宜深灌,抑制遲分蘗;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前期及時追肥,促分蘗生長,高溫期宜控制追肥,抑制后期分蘗,夏秋季節及時摘除黃葉,改善株間通透性。

        六)茭白軟腐病

        【癥狀特點】茭白軟腐病主要發生于采收后運輸、銷售和貯藏期中的茭筍。染病茭筍初呈近圓形至不定形近半透明水漬狀斑,后病斑迅速擴展,患部組織軟腐,聞之有惡臭味,終致茭筍部分或大部分組織腐爛,不能食用。患部病征一般不明顯,觸之有質粘感。

        【病原及發病特點】病原為細菌,歸胡蘿卜軟腐歐氏桿狀細菌胡蘿卜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1.],跟白菜等軟腐病的病原相同。本病原細菌寄主范圍較廣泛,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還侵染茄科、百合科、傘形花科、菊科及禾本科等蔬萊。病菌以細菌體在田間病株、窖藏種株中越冬,或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或土雜肥乃至害蟲體內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帶菌肥料和昆蟲等傳播,從寄主傷口侵入致病。茭筍在運輸銷售過程中,主要通過發病與健康組織之間相互接觸傳染致病。筆者首次偶然從市場菜攤銷售的茭筍中發現此病的。當時該菜攤銷售的小白菜也有少量軟腐病株,相信菌源是來自菜攤中感染軟腐病的小白菜。筆者曾把病茭筍帶回室內,用發病與健康茭筍或發病茭筍與小白菜葉片和葉柄接觸,保濕一段時間(約24小時),結果健康茭筍和健康小白菜葉片均發病。說明茭筍在銷售過程中發病是通過接觸傳染引起的。

        【防治方法】茭筍是采收后的茭白植株供食用的產品,為便于短期貯藏或運銷周圍地區,茭白產品往往保留茭肉的葉鞘,這樣茭肉可保存5~7天不變褐色。而當這種茭白產品進入批發市場再分銷到菜攤經營者后,再剔除葉鞘,露出茭肉(即茭筍,只可保存l~2天),就地供應市場。鑒于茭白軟腐病主要發生于這一環節,故防治本病,應抓好下述幾點:(1)在剝除葉鞘、露出茭肉時,注意剔除可疑病茭筍,另行處理,避免接觸傳染。(2)注意勿把茭筍與大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起堆放銷售,以防止或減少軟腐病接觸傳染。如發現個別或少量白菜類蔬萊感染了軟腐病時,更應及時徹底妥善處理,避免病害蔓延,招致更大損失。(3)據無錫地區經驗,將茭白基部在明礬粉中蘸一下,或浸于l%~2%明礬水中稍頃,在常溫條件下可延長茭白產品貯藏時間(約l0天)。據此,筆者建議,在茭白軟腐病常發生的地區或菜攤可試在明礬液中加入l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5000倍液),可減少接觸傳染、抑制軟腐病蔓延。同樣,如白菜類蔬菜常有軟腐病發生,也可試用硫酸鏈霉素(濃度同上)進行處理。

        七)茭白瘟病

        【癥狀特點】茭白瘟病又稱茭白灰心病,主要侵害葉片。葉片病斑分急性、慢性和褐點種類型。急性型斑圓點狀,暗綠色,斑背面灰綠色霉層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較明顯,其出現是茭白瘟流行的先兆。慢性型斑近梭形,似牛眼,周緣紅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兩端常有或長或短的壞死線,此種病征由急性型斑轉化而成,其出現預示著田間病情由急激轉向緩和,斑背病征不明顯。褐點型斑表現為褐色小點,與茭白胡麻斑近似,但斑外無黃色暈圈,且多見于較老葉片,在高溫干燥的天氣條件下發生,不常見。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茭白梨孢菌[Pyriculariazizaniae Hara]。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梗在老株上或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借助風雨傳播,從表皮貫穿侵入致病。高溫高濕的天氣特別是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時有利于本病發生。偏施氮肥,植株徒長或過分密植株間郁閉等發病較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調查,一些一般表現抗逆性較強的新品種,如8602、8937、860l以及揚茭l號、83-1、浙茭2號、5號等,是否也抗本病,則有待各地進一步觀察確定。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品種。(2)結合冬前割墩,收集病殘物燒毀,以減少來年菌源。(3)加強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管好水層,避免長期深灌,注意適時適度露曬田,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植株抵抗力,有助于減輕發病。(4)及早噴藥預防控病。在植株分蘗盛期,按無病早防、見病早治的要求,加強檢查,視苗情、天氣和病情(是否發病和病斑類型等),決定挑治或全面治。藥劑除參照胡麻斑病防治用藥外,還可噴施20%三環唑可濕粉l000倍液,或40%稻瘟靈(富士一號)乳油l000倍液,或50%瘟特靈懸浮劑(廣東江門農藥廠)600~800倍液,或l3%三環唑春雷霉素可濕粉400~500倍,2~3次,隔lO~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

        八)茭白紋枯病

        【癥狀特點】

        茭白紋枯病主要發生于田間,侵害植株葉鞘及葉片。初在近水面的葉鞘上產生暗綠色水漬狀橢圓形小斑,后擴大并相互連合成云紋狀或虎斑狀大斑,病斑邊緣深褐色,發病與健康部位分界明晰,病斑中部淡褐色至灰白色。病斑由下而上擴展,延及葉片,使葉片出現云紋狀斑。發病嚴重時,葉鞘葉片提早枯死,茭白肉質莖亦受危害,致茭肉干癟,失去食用價值。本病患部病征前期表現為蛛絲狀物(病菌菌絲體),后期表現為蘿卜籽粒狀的核狀物(由菌絲體糾結而成的菌核)。幼嫩菌核呈白色至乳白色絨球狀,老熟菌核茶褐色。表面粗糙,仔細觀視其呈海綿狀孔,或似蜂窩狀,易脫落。

        【病原及發病特點】

        茭白紋枯病病原為真菌。其無性世代歸半知菌亞門的絲核菌屬[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性世代歸擔子菌亞門的亡革菌屬[Thanatephora sasakii(Shir.)Ju=Pelliculariasasakii(Shir.)Ito]。田間病菌常見無性世代,有性世代在高濕條件下偶有產生,不常見,即使產生,其在病害周年循環中所起的作用也不重要。病菌主要以菌核遺落在土中存活越冬,或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或田間雜草及其他寄主作物上越冬。菌核會隨灌溉水傳播,飄浮于水面,隨風向集結于下風向的田邊或田角。當菌核飄浮并附著于茭白植株上時,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萌發菌絲,從近水面的葉鞘處侵入致病。發病后,病部上形成的蛛絲狀菌絲體又可通過攀援接觸擴大侵染危害。菌核的存活力很強,遺落在土中表層甚至深層的菌核至少可存活1~2年。病菌具有多征性,其寄主范圍很廣,除禾本科作物和雜草外,自然感染發病的寄主不下l0余科數十種之多。病菌發育和菌核的形成均喜高溫高濕(適溫為28~32℃、相對濕度為96%以上)。病害的發生和危害受菌核基數、氣象條件、田間生態、植株營養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遺落在土中的菌核(菌核殘留量)數量的多少與田間初期發病輕重有密切關系。上季或上年菌核殘留量多,初期植株發病率也較高,而此后田間病情的發展,則受田間生態及植株營養狀況等因素影響較大。高溫高濕的年份和季節病害發展快;田間長期深灌、疏于露曬田,或過分密植、株間通透性不良,或偏施過施氮肥、植株體內游離氨態氮含量過高,皆有利于病害的發展,病情加重。茭白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調查。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應采取植前盡量清除田間殘留菌核以減少菌源,植時和植后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發病期及時施藥保護、控病的綜合防治措施。具體應抓好下述環節:(1)植前盡量清除菌源。紋枯病重病地區和重病田,在翻耕耙平后,利用混在“浪渣”內的菌核隨風吹集至下風向的田邊和田角的特點,用布網或密簸箕等工具打撈、收集“浪渣”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可減少菌源,減輕植株前期發病。此項工作如能堅持做好,收效明顯。(2)合理密植,結合管理盡量清除植株基部鞘葉,改善株叢間通透性,有助于減輕發病。(3)管理好肥水,創造一個適于茭白植株生長,不利病害蔓延的田間生態環境,以控制本病的水平擴展和垂直擴展,減輕危害。在用肥上,采取前促(分蘗)、中控(無效分蘗)、后補(催茭肥促孕茭)的施肥策略,配方施肥,施足基肥,適時適量追肥,促植株早生快發,壯而不過旺,穩生穩長,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在水漿管理上,宜根據茭白不同生長期對灌水深度的不同要求,采取前淺(萌芽期及分蘗期)、中曬(控無效分蘗)、后淺或濕潤(促孕茭)的策略,以水調溫,以水調肥。臺風暴雨季節要注意排水,每次追肥前應適當放淺田水,施后待肥料被土壤吸收后再適度灌田水,孕茭期干干濕濕,保持根系活力,葉片轉色正常。(4)及時噴藥預防控病。分蘗盛期前后通過噴藥控制病害水平擴展。植株生長中后期通過噴藥控制病害垂直擴展,使植株保持足夠的功能葉,以利孕茭,提高茭筍產量。用藥可選噴5%田安水劑400~500倍液(前期),或28%多菌靈井岡霉素懸浮液500~700倍液,或l6%噻嗪酮井岡霉素懸浮劑800~l 000倍液,或22%雙井水劑300~400倍液,或2萬單位井岡霉素300倍液,或20%三環唑井岡霉素600~800倍液,2~3次,交替施用,噴勻噴足。  

        藥用價值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肝;脾;肺經

        【功能主治】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主煩熱;消渴;二便不通;黃疸痢疾熱淋;目赤;乳汗不下;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注意】脾虛泄瀉者慎服。

        【附方】①催乳:茭白五錢至一兩,通草三錢,豬腳煮食。(《湖南藥物志》)②治小兒風瘡久不瘥:燒菰蔣節,末以敷上,(《子母秘錄》)

        【各家論述】

        1. 孟詵:利五臟邪氣,酒皶面赤,白癩,疬瘍,目赤,熱毒風氣,卒心痛,可鹽、醋煮食之。

        2.《本草拾遺》: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解酒毒。  

        營養價值

        茭白含有豐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維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并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

        茭白(圖3)

        為人體所吸收。但由于茭白含有較多的草酸,其鈣質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1. 利尿止渴、解酒毒:

        茭白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輔助治療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癥,又能清暑解煩而止渴,夏季食用尤為適宜,可清熱通便,除煩解酒,還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2. 補虛健體:

        茭白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能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健壯機體的作用。

        3. 茭白能退黃疸,對于黃疸型肝炎有益。用于催乳:茭白30克,通草10克,燉豬腳吃。  

        常見吃法

          

        涼拌茭白

        將茭白去皮洗凈,切成絲,用開水焯后,瀝干水分。大蔥切成寸長的絲,姜切成絲,一起裝入碗中,放入少許胡椒粉。將香油燒熱淋于蔥絲上,稍涼后與茭白拌在一起,調入鹽、味精拌勻即可。  

        咖喱茭白

        將茭白去殼去老皮,洗凈后切成5厘米長、筷粗的條。鍋洗凈置中火上,入色拉油燒至四成熱時,倒入茭白條燒至斷生,撈出瀝油待用。原鍋留油適量,放入咖喱油炒一下,再放入茭白條,炒至杏黃色時,加入雞清湯、精鹽、白糖,用小火燒至鹵汁將盡時,加味精,淋麻油,翻炒起鍋裝碟即成。  

        醬淋茭白

        將茭白洗凈,放入鍋中蒸熟,取出后放涼。將芝麻醬、醬油、麻油、白糖和醋一起調勻。將放涼的茭白切成塊狀,放入盤內,淋上醬料,食用時拌勻即可。  

        油燜茭白

        將茭白切成長4.5厘米、寬0.5厘米的長條塊。將炒鍋放旺火上,加入植物油,待燒至六成熱,下入茭白炸約1分鐘,撈出瀝去油。再將炒鍋放火上,投入茭白,加入醬油、精鹽、白糖、味精、少許水,再燒一二分鐘,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糟溜茭白

        茭白剝殼去根洗凈,斜刀切成0.5厘米厚的片,每片的兩面分別交叉批上0.2厘米深的刀紋。鍋內加油,在中火上燒至四成熟,調至小火,把茭白片放入油內煎透(不要煎糊)。把油潷出,再加入糟鹵、精鹽,用旺火燒3分鐘,接著放入姜絲、味精,起鍋裝盆即成。  

        麻辣茭白

        將茭白去殼洗凈后,切成7厘米長、0.7厘米寬的小長條,再用開水將茭白條煮熟后撈出,瀝干水分,加辣油、細鹽、味精、白糖、花椒粉、麻油、鮮醬油一起拌勻裝盆即成。特點麻辣鮮爽。  

        茭白五絲

        茭白、胡蘿卜、青椒、肉絲、榨菜(按需要用料)。洗干凈后,全部切絲。油至五成熱,先入肉絲、茭白、胡蘿卜,炒至七成熟,再入青椒,榨菜,炒一分鐘,放鹽、糖、味精,再翻炒半分鐘,即可裝盤。  

        蔥油茭白

        【原料】:茭白500克,大蔥50克,鮮姜15克,白胡椒粉5克,香油15克,精鹽10克,味精5克。

        【制法】:

        1.將茭白去皮,洗凈切絲,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控凈水分。

        2.將大蔥、鮮姜洗凈切絲,放入小碗中,再撒上白胡椒粉,然后將燒至八成熱的香油倒在蔥、姜絲上。過片刻再放入精鹽、味精和少許水攪勻,倒入茭白絲中拌勻即成。

        【特點】:茭白潔白如玉,味道香辣爽口。

          

        翡翠茭白

        【原料】:茭白500克,小蔥50克,香油30克,精鹽7克,味精1克,花椒1克。

        【制法】:

        1.將茭白去皮,切除老莖部分,然后順長切成0.8厘米厚的長片,再改刀切成8厘米長、0.8厘米見方的條,放入開水鍋內氽至剛熟即撈出瀝水,趁熱撒入精鹽攪勻待涼,盛入容器內。小蔥理去枯葉、須根、洗凈、切成蔥花,稍剁幾下,集中放于茭白的中心。

        2.將鍋置于火口,放入香油燒至七成熱,下入花椒炸出香味,撈出花椒;將花椒香油澆在蔥花上,加入味精拌勻,裝盤即成。

        【特點】:鮮香,脆嫩。

          

        茭白炒雞蛋

        【原料】:凈茭白150克,雞蛋150克,豬油50克,精鹽6克,味精2克,蔥花5克。

        【制法】:

        1.將茭白切成長3厘米、粗0.2厘米的絲。雞蛋打入碗內,加入精鹽2克、味精1克調勻。

        2.將炒鍋放在旺火上,加入豬油,待油熱時,放入茭白絲煸炒幾下,放入精鹽,稍加湯汁,待湯汁干,盛入碗內。

        3.把炒鍋放在旺火上,倒入豬油,待油燒熱時,把雞蛋倒入鍋內,放入炒過的茭白,一同炒拌。待炒熟時,再淋上熟豬油,繼續翻炒數下,茭白絲和雞蛋松碎即成。

        【特點】:茭白脆嫩,雞蛋松軟,清香。

          

        茭白炒肉絲

        【原料】:茭白500克,豬肉150克,花生油50克,醬油20克,精鹽3克,味精2克,料酒10克,雞蛋半個,水淀粉15克,蔥末10克,姜末10克。

        【制法】:

        1.將豬肉順切成片,再順絲切成長6厘米、粗0.2厘米的絲,用雞蛋,水淀粉漿勻。茭白剝去老皮,截去老根,切成細絲。

        2.把炒鍋放置旺火上燒熱,放入花生油。油熱后,下入漿好的肉絲。待肉絲炒散后,下入蔥末,姜末、醬油、料酒炒拌均勻,接著下入茭白絲、精鹽、味精,炒拌均勻即成。

        【特點】:鮮嫩,咸香。

        【特點】:茭白脆嫩,雞蛋松軟,清香。

          

        熗茭白

        【原料】:凈茭白250克,香油10克,味精1克,精鹽3克,花椒油少許。

        【制法】:

        1.將茭白洗凈,切成滾刀片,用開水燙一下撈出控凈水分,晾涼。

        2.將茭白放入碗內,加入香油,味精、花椒油、精鹽、拌勻裝盤即成。

        【特點】:味鮮香,清淡。

          

        三絲茭白

        【原料】:茭白750克,胡蘿卜25克,香菇25克,火腿15克,紅、綠青椒25克,熟豬油50克,鹽2克,蔥、姜、料酒、味清、高湯、濕淀粉各少許。

        三絲茭白

        【制法】:

        1.將茭白剝去外皮,切成4厘米長的段,再片成3厘米寬的薄片;胡蘿卜、香菇、火腿切成6厘米長的細絲,分成10等份。待用;青、紅椒切長絲;蔥姜切細絲,分成10等分。

        2.將茭白片平放,放上1份三絲料,再加上蔥姜絲,卷成卷,用根青、紅椒絲將茭白卷捆好待用。

        3.炒鍋上火,放熟豬油燒熱,下入茭白卷煎透,烹入料酒,加高湯、鹽、味精煨2~3分鐘,待入味后收濃湯汁,撈出茭白卷盛入盤內。

        4.鍋內湯汁放濕淀粉和明油炒透,趁熱淋在茭白卷上即成。

        【特點】:色彩艷麗,美觀大方,鮮咸適口。

          

        紅油茭白

        【原料】:凈茭白400克,花生油50克,番茄沙司100克,白糖50克,白醋1克,精鹽1克。

        【制法】:

        1.茭白切成滾刀塊,洗凈待用。

        2.將炒鍋放火上,倒入花生油25克,溫熱時,放入番茄沙司炒香,翻紅色時倒入茭白塊。白糖、精鹽、清水、燜燒2分鐘,淋上白醋和余油,翻鍋裝盤即成。

        【特點】:色鮮紅,味甜微酸。

          

        蝦子燒茭白

        【原料】:茭白1000克,蝦子10克,水發香菇25克,豬油100克,醬油25克,精鹽8克,味精2克,料酒5克,水淀粉15克,鮮湯200克,蔥段、姜片各10克,花椒10粒。

        【制法】:

        1.將茭白剝去老皮,截去老根,用刀將外皮削凈,斷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順切成手指粗的條,投入開水鍋內氽透撈出,控干水分,另將香菇切成片,同茭白放在一起。

        2.將炒鍋放在旺火上,加入豬油,油熱時,先將花椒、蔥段、姜片炸一下撈出,再投入茭白和香菇翻炒,然后加入醬油、精鹽、料酒、味精、蝦子、鮮湯,燒至汁濃菜鮮時,勾稀薄芡,炒拌均勻即成。

        【特點】:色澤橙黃,汁鮮菜嫩。

          

        雪里蕻燒茭白

        原料: 茭白 400克 芥菜 100克 醬油 15克 黃酒 15克 大蔥 3克 姜 2克 味精 3克 白砂糖 2克 淀粉(玉米) 3克 花椒 2克 花生油 115克 各適量。

        操作:

        1. 茭白去凈外皮,切成長3.5厘米,寬1.5厘米的塊,用刀一拍,入開水氽過撈出;

        2. 雪里蕻(芥菜)洗凈后切成細末備用;

        3. 花椒放熱油鍋內炸出花椒油備用;

        4. 淀粉放碗內加水調制出濕淀粉;

        5. 炒鍋內放入花生油,中火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雪里蕻稍煸,加入醬油、黃酒、清湯、白糖、茭白,以小火煨燒;

        6. 待湯將盡時,用濕淀粉勾芡,放味精、淋花椒油出鍋即成。

        參看

        關于“茭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 日本中文一级网站 | 亚洲女性午夜在线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