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
A+醫學百科 >> 牙外傷 |
牙外傷包括急性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有牙周膜損傷、牙脫位、牙體硬組織損傷和牙折。慢性損傷有牙磨損、磨牙癥、楔狀缺損、酸蝕癥、牙隱裂等。牙急性損傷可單獨發生,也可同時發生,還可并發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如伴有唇、頰、舌、頸部及鼻外傷;牙外傷牽涉面很廣,計有牙本身外傷(包括釉質、牙本質、牙髓外傷),還有牙周膜、牙槽骨的外傷、牙全脫位等。
【診斷】
1.牙有外傷史。
2.創傷性牙周膜炎,牙松動、咀嚼痛、牙伸長感,感覺過敏、自發痛、叩痛、觸痛。
3.牙折:
1)僅小塊釉質折裂,無癥狀。
2)牙本質大部分暴露,觸痛敏感,如穿髓則有激發痛、探出血。
4.牙脫位:半脫位、全脫位、離體牙三種。牙脫位后嵌入牙槽窩中。小部分伴齒槽突骨折。
5.牙髓壞死:無活力、牙變色。
6.x線攝片查明根折及牙周情況、牙槽骨情況。
【治療措施】
1.牙外傷累及問題很多:有牙本身的、牙周膜、牙齦、牙髓、牙槽突以及上、下頜骨、上頜竇等并發癥。如單純牙周膜損傷、牙松動者,可在局麻下調合,加牙間結扎固定。
2.牙冠釉質小部分缺損,可用復合樹脂修復。
3.如穿髓,行牙髓治療術后、再作硬組織修復。
4.牙脫位者,行再植術。
5.并發牙槽突損傷,可在重定后行牙間結扎或頜間結扎固定。
6.牙冠根折者,行拔牙。
【臨床表現】
1.牙體損傷:包括釉質、牙本質、牙髓損傷。
2.牙周膜震蕩傷。
3.牙脫位:包括半脫位、全脫位、離體牙三種。小部分牙槽突骨折、牙嵌入齒槽窩中。唇、頰、舌向脫位、牙松動,脫位后并發癥:
1)牙髓壞死;
2)髓腔變窄;
3)牙根外吸收。
4.牙折:
1)冠折:包括完全與不完全折斷。
2)根折:有叩痛、松動、齦溝出血。
3)冠根折:可累及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暴露,很敏感。
【輔助檢查】
1.對于急性牙損傷檢查以“A”為主;
2.對于診斷或鑒別診斷有困難時,可加選“B”項檢查;
3.如懷疑牙外傷并上頜竇穿通或下頜骨骨折時,可加攝下頜骨片或上頜竇位片。必要時可選CT檢查。
【預防】
牙外傷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不論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文體活動都常發生牙外傷。不同程度牙外傷,處理方法不同。輕者僅小塊釉質傷,重者可見牙折、牙脫位、牙齦撕裂、牙槽突骨折、合并上下頜骨骨折及其他部位損傷。提請牙外傷者注意:如牙外傷后松動、脫位,應盡快到醫院行牙間結扎重定固定或牙再植術。時間以1小時內再植成活率高。作牙間固定后,可以恢復咬合關系,減少牙移位元、減少出血、疼痛,利于外傷牙的康復。作了調合和固定的外傷牙,往往不致以造成牙髓壞死,以后牙不變色,這一點對年青的恒牙尤其重要。
另外,多個牙同時外傷,往往伴有齒槽突骨折,若得不到治療及牙槽突重定,牙齒缺乏營養,會造成多個牙壞死、變色,甚至松動、移位乃至拔除。
|
關于“牙外傷”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