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蘇葉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藥物名稱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尖紫蘇等的葉。  

        植物形態(tài)

          皺紫蘇,又名:赤蘇(《補(bǔ)缺夂蠓健?,紫蘇(《食療本草》),紅紫蘇。一年生草本,具特異芳香。莖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綠紫色,圓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關(guān)節(jié)的長柔毛。葉對(duì)生;葉柄長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節(jié)毛;葉片皺,卵形或圓卵形,長4~12厘米,寬2.5~10厘米,先端突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下面紫色;兩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細(xì)油點(diǎn)。總狀花序稍偏側(cè),頂生及腋生;苞卵形,全緣;花萼鐘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先端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管狀,先端2唇形,紫色,上唇2裂,裂片方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二側(cè)裂片近圓形,中裂片橫橢圓形;雄蕊4,2強(qiáng),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4裂,花柱出自子房基部,柱頭2裂。小堅(jiān)果褐色,卵形,含1種子。花期6~7月。果期7~8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幾遍全國。

        ②尖紫蘇,又名:野生紫蘇。形態(tài)與上種相似。全體被疏柔毛。葉長卵形,先端長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具粗圓齒,兩面均平坦,不皺,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小堅(jiān)果褐色至淡黃色。

        以上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莖(蘇頭)、莖(紫蘇梗)、宿萼(紫蘇苞)、果實(shí)(紫蘇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

         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葉茂盛花序剛長出時(shí)采收,置通風(fēng)處陰干,然后將葉子采下。  

        藥材

         干燥完整的葉呈卵形或圓卵形,多數(shù)皺縮卷曲,或已破碎,兩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綠色,下面棕紫色,兩面均有稀毛;先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近圓形,有柄,質(zhì)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細(xì)小莖枝。莖四方形,有槽,外皮黃紫色,有時(shí)剝落,木質(zhì)部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氣芳香,味微辛。以葉大、色紫、不碎、香氣濃、無枝梗者為佳。

        主產(chǎn)于江蘇、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浙江、四川等地。  

        化學(xué)成分

         皺紫蘇全草含揮發(fā)油約0.5%,內(nèi)含紫蘇醛約55%,左旋檸檬烯20~30%及α-蒎烯少量。還含精氨酸、枯酸、矢車菊素3-(6-對(duì)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又,葉的揮發(fā)油中含異白蘇烯酮等。尖紫蘇全草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異戊基-3-呋喃甲酮、紫蘇醛、α-及β-蒎烯、d-檸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蘇醇、二氫紫蘇醇、丁香油酚。  

        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 用紫蘇葉煎劑及浸劑2克/公斤經(jīng)口給予傷寒混合菌苗發(fā)熱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熱作用。

        抗菌作用 紫蘇葉在試管內(nèi)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③對(duì)血糖的影響 紫蘇油0.35毫升/公斤給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蘇醛作成肟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較紫蘇油更強(qiáng),將此肟溶于橄欖油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較緩慢。

        性味】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

        ②《千金.食治》:"味辛,微溫,無毒。"

        ③《本草衍義》:"味微辛甘。"

        【歸經(jīng)】入肺、脾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太陰,足陽明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宜忌

        溫病及氣弱者忌服。  

        功用主治

        發(fā)表,散寒,理氣,和營。治感冒風(fēng)寒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dòng)不安。并能解魚蟹毒。

        用于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本品能發(fā)散表寒,開宣肺氣,可與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香蘇散。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本品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jié)者,常與半夏厚樸同用。又用于妊娠嘔吐,胸腹?jié)M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qiáng)其止嘔、安胎的效果。用于進(jìn)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關(guān)于“蘇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dòng)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亚洲精选中文字幕 | 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最新99国产小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