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須須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紅須須 | 中藥圖典 |
紅須須 Hónɡ Xū Xū |
|
---|---|
別名 | 洱源鼠尾草 |
功效作用 | 活血調經;祛瘀止痛。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宮外孕肝脾腫大;胸痹絞痛;心煩不眠;瘡癰腫毒 |
英文名 | Sage,salvia |
始載于 | 《中國植物志》 |
毒性 | |
歸經 | 心經、肝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出處】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 Hónɡ Xū Xū
【英文名】 Sage,salvia
【別名】 洱源鼠尾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洱源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lankongensis C. Y. Wu.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 洱源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莖直立,四棱形,具槽,被疏柔毛。根莖粗壯,根呈扭曲長條狀。其生葉具長柄;莖生葉對生,具葉柄;葉片橢圓狀卵圓形,長3-6cm,寬1.5-4.5cm,邊緣具淺齒,上面被疏柔毛,下面沿脈網被疏柔毛,余部布滿紅褐色腺點。輪傘花序每輪6花,組成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橢圓形,比花萼短;花梗長2-3mm;花萼鐘狀;冠筒長約1cm,冠檐二唇形,上唇伸直,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發育雌蕊伸至上唇之下,花絲長約5mm,退化雄蕊小;花柱外伸,先端呈不相等2淺裂;花盤前方膨大。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間灌木叢中、草地荒坡。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效與作用】 活血調經;祛瘀止痛。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宮外孕肝脾腫大;胸痹絞痛;心煩不眠;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散。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祛瘀止癰、活血調經,養心除煩的功能。用于月經不調、經閉,宮外孕,肝脾腫大,心絞痛,心煩不眠、瘡瘍腫毒。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紅須須”條目 http://www.rpzztyjokwsnq.com/w/%E7%BA%A2%E9%A1%BB%E9%A1%BB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紅須須”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