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竹瀝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竹瀝
        Zhú Lì
        竹瀝
        別名 竹汁、淡竹瀝、竹油
        功效作用 清熱豁痰。用于中風(fēng)痰壅,肺熱喘咳,熱病煩躁
        英文名 Bomboo Juice
        始載于 本草經(jīng)集注
        毒性 無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心經(jīng)
        藥性
        藥味

        竹瀝是竹子經(jīng)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種無毒無副作用,集藥、食兩用的天然飲品。化痰止咳平喘藥。制法為取鮮竹桿,截成30~50厘米長,兩端去節(jié),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青黃色或黃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氣。以色澤透明,無雜持者為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潤燥、定驚之效。主要用于治中風(fēng)痰迷,肺熱痰壅,驚風(fēng),癲癇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fēng)清熱化痰:主治痰熱咳嗽,痰黃粘稠;亦可用于痰熱蒙蔽清竅;痰熱中風(fēng),舌強(qiáng)偏癱小兒驚風(fēng),四肢抽搐,常配清熱化痰,息風(fēng)定驚藥。

        目錄

        基本信息

        藥名:竹瀝 (《本草經(jīng)集注》)

        異名:竹汁(《本經(jīng)》),淡竹瀝(《別錄》),竹油(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植物形態(tài)詳"竹茹"條。

        制法:取鮮竹桿,截成30~50厘米長,兩端去節(jié),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藥材:為青黃色或黃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氣。以色澤透明者為仕。 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據(jù)文獻(xiàn)記載,除淡

        瀝外,供藥用者尚有苦竹瀝慈竹瀝等。  

        原形態(tài)

        1.淡竹植株木質(zhì)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后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huán)及籜環(huán)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

        竹瀝

        斑點(diǎn)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折,基部收縮;小技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zhì)薄。穗狀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工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nèi)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鱗被數(shù)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釷形,長約3mm;花藥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各長約smm,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植株木質(zhì)化,呈喬木狀。植株叢生,無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達(dá)15m,徑約6cm。頂端不彎垂,竿的節(jié)上分枝較多;節(jié)間圓柱形,竿的節(jié)間和籜光滑無毛。3.大頭典竹植株木質(zhì)化,是喬木狀。竿高達(dá)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節(jié)上通常具毛環(huán),節(jié)間通常較短;籜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貼生前向刺毛;釋片基部較狹;釋舌較長,長約5mm;小穗通常呈麥稈黃色;內(nèi)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較長而密的緣毛。葉鞘通常被毛;葉舌較長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筍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

        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園。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3.大頭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資源分布

        1.淡竹分布于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2.青竿竹分布于廣東、廣西。3.大頭典竹分布于廣東、海南及廣西。  

        性味

        甘苦,寒。

        竹瀝

        ①《別錄》:"大寒。"

        ②《綱目》:"甘,大寒,無毒。"

        ③《藥品化義》:"味甘淡,性涼。"

        ④《本草從新》:"甘苦,寒,滑。"

        歸經(jīng):入心、胃經(jīng),

        ①《藥品化義》:"入肺、胃二經(jīng)。"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jīng)。"  

        功用主治

        清熱滑痰,鎮(zhèn)驚利竅。治中風(fēng)痰迷,肺熱痰壅,驚風(fēng),癲癇,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fēng)。

        ①《別錄》:"療暴中風(fēng)風(fēng)痹,胸中大熱,止煩悶(《綱目》末句下有'消渴勞復(fù)')。"

        ②《藥性論》:"治卒中風(fēng)失音不語。"

        ③《本草拾遺》:"久渴心煩。"

        ④《綱目》:"治子冒風(fēng)痙,解射罔毒。"

        ⑤《本草備要》:"消風(fēng)降火,潤燥行痰,養(yǎng)血益陰,利竅明日。治中風(fēng)口噤,痰迷大熱,風(fēng)痙癲狂,煩悶消渴,血虛自汗。"

        ⑥《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熱除煩,治牙痛,明眼目。"  

        藥理作用

        1.鎮(zhèn)咳作用:慈竹瀝30ml/kg、5ml/kg灌胃,能明顯延長小鼠氨水刺激

        竹瀝

        半數(shù)有效致咳噴霧時間(EDT50),分別為對照組的226%、186%,作用強(qiáng)于同劑量的淡竹瀝。

        2.祛痰作用:氣管酚紅法證實(shí)小鼠灌胃5ml/kg、15ml/kg。30ml/kg慈竹瀝均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在5-30ml/kg劑量范圍內(nèi),量效關(guān)系不明顯。

        3.平喘作用:慈竹瀝10ml/kg灌胃,每日2次,連續(xù)3天能明顯降低0.5%磷酸組胺噴霧所致的豚鼠Ⅳ級哮喘發(fā)生率,延長哮喘潛伏期,作用強(qiáng)于淡竹瀝。

        4.對小鼠小腸運(yùn)動的影響:慈竹瀝5ml/kg、15ml/kg、30ml/kg灌胃,有促進(jìn)小鼠小腸運(yùn)動的作用,高劑量組差異有顯著性。

        5.毒性:慈竹瀝以2倍濃縮液灌胃,每次ml/kg,24小時內(nèi)給藥4次(總計給藥量為400ml/kg),小鼠無異常反應(yīng)。  

        宜忌

        寒嗽及脾虛便溏者忌服。

        ①《綱目》:"姜汁為之使。"

        ②《本草經(jīng)疏》:"寒痰濕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③《本草備要》:"寒胃滑腸,有寒濕者勿服。"  

        選方

        ①治中風(fēng)口噤不知人:淡竹瀝一升服。(《千金方》)

        竹瀝

        ②治風(fēng)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溫暖,分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瀝湯)

        ③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瀝恣飲數(shù)日愈。(《肘后方》)

        ④治產(chǎn)后身或強(qiáng)直,口噤面青,手足強(qiáng)反張:飲竹瀝一、二升。(《梅師集驗(yàn)方》)

        ⑤主妊娠恒若煩悶,此名子煩:茯苓三兩,竹瀝一升,水四升,合竹瀝煎取二升,分服,不差重作,亦時時服竹瀝。(《梅師集驗(yàn)方》竹瀝湯)

        ⑥治小兒驚風(fēng)天吊,四肢抽搐:竹瀝一盞,加生姜汁三匙,膽星末五分,牛黃二厘調(diào)服。(《全幼心鑒》)

        ⑦治小兒口噤,體熱:用竹瀝二合,暖之,分、四服。(《兵部手集方》)

        ⑧治乙腦流腦高熱嘔吐:竹瀝代茶飲。(江西《中草藥學(xué)》)

        ⑨治金瘡中風(fēng),口噤欲死:竹瀝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廣利方》)

        ⑩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膿涕粘:淡竹瀝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⑾治小兒吻瘡:竹瀝和黃連、黃檗、黃丹,敷之。(《全幼心鑒》)

        ⑿治小兒赤目:淡竹瀝點(diǎn),或入人乳。(《古今錄驗(yàn)方》)

        ⒀治小兒重舌:竹瀝漬黃檗,時時點(diǎn)。(《簡便單方》)  

        各家論述

        《本草衍義》

        竹瀝行痰,通達(dá)上下百骸毛竅諸處,如痰在巔頂可降,痰在胸膈可開,痰在四肢可

        竹瀝

        散,痰在臟府經(jīng)絡(luò)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癲癎狂亂,風(fēng)熱發(fā)庢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為痰家之圣劑也。

        竹瀝  

        《本草衍義補(bǔ)遺》

        竹瀝,《本草》大寒,泛觀其意,以與石膏、芩、連等同類,而諸方治產(chǎn)后胎前諸病及金瘡口噤與血虛自汗,消渴尿多,皆陰虛之病,無不用。《內(nèi)經(jīng)》曰,陰虛發(fā)熱,大寒而能補(bǔ),正與病對,薯蕷寒而能補(bǔ),世或用之,惟竹瀝因大寒置疑。竹瀝味甘性緩,能除陰虛之有大熱者,大寒者言其功也,非以氣言,幸相與可否,若曰不然,人吃筍自幼至老者,可無一人因筍寒而有病,瀝即筍之液也,況假于火而成者,何寒如此之甚。  

        丹溪心法

        竹瀝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經(jīng)絡(luò)。痰在膈間,使人顛狂,或健忘,或風(fēng)痰,皆用竹瀝,亦能養(yǎng)血。痰(坪井《竹類圖譜》),黃苦竹。稈高5-10米,主稈及枝條呈金黃色。稈環(huán)較籜環(huán)微突起。主稈節(jié)間之背部常有縱長綠線1-2條;籜鞘黃色,并有綠色縱紋及少數(shù)淡棕色斑點(diǎn),無毛;籜耳及鞘口無?毛,或僅有退化之籜耳;籜舌長約2.5mm,無毛,邊緣微有不規(guī)則的缺刻,稍呈流蘇狀;籜葉細(xì)長,帶狀,長約4.5cm,寬5mm,除最下1枚稈籜外,所有各籜葉均有小橫脈而呈方格狀,在中脈地位常有1淡綠色之縱紋。枝條每節(jié)枚,小枝端生葉2-3枚;葉耳有白色剛毛;葉舌甚突起;葉柄長約3mm;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5-12.5cm,寬8-17mm,先端漸尖,基部微圓,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色較淡,微粗糙,沿中脈以及向其基部密生微毛或甚粗糙,邊緣之一側(cè)有小鋸齒。筍期4-5月。多栽培于庭園。分布長江流域以南。

        參看

        關(guān)于“竹瀝”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 | 人成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长篇连载国产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亚洲国内偷拍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