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藤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魚藤 | 中藥圖典 |
魚藤 Yú Ténɡ |
|
---|---|
![]() |
|
別名 | 毒魚藤、簍藤 |
功效作用 | 散瘀止痛,殺蟲止癢。主跌打腫痛,關節疼痛,疥癬,濕疹 |
英文名 | Trifoliate Jewelvine Root or Stem, Root or herb of Trifoliate Jewelvine |
始載于 | 《福建民間草藥》 |
毒性 | 大毒 |
歸經 | 肝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魚藤
【別名】毒魚藤
【來源】豆科苦楝藤屬植物魚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以全株及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碎,曬干。
【性味歸經】辛,溫。有大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葉、根、莖及果實有毒。人食用后中毒出現陣發性腹痛、惡心、嘔吐、陣發性痙攣、肌肉顫動、呼吸減慢,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還可通過皮膚引起中毒,如用鮮藤搗爛外敷于嬰兒胸部濕疹處,3小時后出現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繼而四肢冰冷、昏迷、縮瞳、唇紺、心律不齊、脈微弱等,皮膚接觸部位有片狀丘疹、發紅,并有滲出物。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殺蟲。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酒水各半煮熱溫敷患處。
【注意】禁內服。
【備注】
(1)本品含有毒魚藤酮,毒殺昆蟲效果很好。禁內服,以防中毒。中毒后發生陣發性腹痛,惡心,嘔吐,陣發性全身痙攣,肌肉震顫,呼吸減慢,最后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未出現痙攣前先催吐,洗胃;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加維生素C,并肌肉注射維生素B1、B6、B12,如有痙攣可給解痙劑;呼吸減慢時注射尼可剎米或山梗菜堿等對癥治療。
(2)魚藤作為農業殺蟲藥,成分中以魚藤酮的毒力最強,魚藤素次之,其余極弱。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特征及用途:攀援灌木,全株無毛。枝條有麻點, 葉互生,對奇數羽狀復葉,小葉通常為5枚,間有3枚或7枚,先端漸光而鈍,基部圓形。花粉紅色,長在葉腋。結斜卵形豆莢,扁而薄,長約3厘米。廣東、廣西省有分布。用于清塘。
|
出自A+醫學百科 “魚藤”條目 http://www.rpzztyjokwsnq.com/w/%E9%B1%BC%E8%97%A4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魚藤”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