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
A+醫學百科 >> 痿病 |
痿病系指外感或內傷,使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養以致肢體弛緩、軟弱無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縮或癱瘓的一種病證。痿者萎也,枯萎之義,即指肢體痿弱,肌肉萎縮。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無力,弛緩不收者均屬痿病范疇。因多發生在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稱。
西醫學的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運動神經元病、重癥肌無力、肌營養不良等病,符合本病證候特征者,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目錄 |
痿病的病因
痿病的病因很廣泛,外感、內傷均可導致痿病。正如《證治準繩.痿》所說:“五勞五志六淫盡得成五臟之熱以為痿也?!别舨〉陌l生有如下病機:
1.肺熱津傷,津液不布感受溫熱毒邪,高熱不退,或病后余熱燔灼,傷津耗氣,皆令“肺熱葉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潤澤五臟,遂成四肢肌肉筋脈失養,痿弱不用。此即《素問.痿論》“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蹵”之謂也。
2.濕熱浸淫,氣血不運外感濕熱之邪,或久居濕地,冒受雨露,感受寒濕之邪郁遏化熱,或飲食不節,生冷肥甘太過,損傷脾胃,脾不能運化水濕而內生濕熱,若濕熱未及清除,濡滯肌肉,浸淫經脈,氣血不運,肌肉筋脈失養而發為痿病。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濕熱不攘,大筋軟弱,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之義。
3.脾胃受損,精血不足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賴以溫煦滋養。若素體虛弱,久病成虛,或飲食不節,脾胃受損,脾胃既不能運化水谷以化生氣血而精血不足,也不能轉輸精微,五臟失其潤養,筋脈失其滋煦,故發為痿病。正如《醫宗必讀.痿》所云:“陽明者胃也,主納水谷,化精微以滋養表里,故為五臟六腑之海,而下潤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弛縱,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4.肝腎虧損,髓枯筋痿素體肝腎虧虛;或因房色太過,乘醉人房,精損難復;或因勞役太過而致肝腎虧損;或五志失調,火起于內,耗灼精血,均可致肝腎虧損。肝血不足,腎精虧虛,肝不主筋,腎不主骨,髓枯筋痿,肌肉也隨之不用,發為痿病。另外,也有因實致虛者,如濕熱留滯不化,下注于肝腎,久則亦能損傷,導致筋骨失養?!?a href="/w/%E8%84%BE%E8%83%83%E8%AE%BA" title="脾胃論">脾胃論.脾胃虛弱隨時為病隨病制方》:“夫痿者,濕熱乘腎肝也,當急去之,不然則下焦元氣竭盡而成軟癱”,恤指這種情況。
由上可知,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內傷。病位雖在肌肉筋脈,但關乎五臟,尤以肝腎肺胃最為密切,因肝藏血主筋,腎藏精生髓,津生于胃,肺通調布散津液,故《臨證指南醫案.痿》強調本病為“肝腎肺胃四經之病”。其病機則為熱傷肺津,津液不布;濕熱浸淫經絡,氣血不運;脾胃受損,氣血精微生化不足;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而且這些病機??苫ハ?a href="/w/%E4%BC%A0%E5%8F%98" title="傳變">傳變,如肺熱葉焦,津失敷布,則五臟失濡,內熱互起;腎水不虧,水不制火,則火灼肺金,導致肺熱津傷;脾虛與濕熱更是互為因果,濕熱亦能下注于肝腎,傷及肝腎之陰。歸根結底,痿病是由五臟內傷,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于滋養所致。故其病理性質有虛有實,一般是熱證、虛證居多,虛實夾雜者亦不少見。熱證以虛熱為多,濕熱為患則屬實;虛證為精血虧虛,亦有氣虛者;因虛不運,痰濕、死血、濕熱、濕邪、積滯等,都可兼夾發生。故《證治匯補.痿必》說:“內熱成痿,此論病之本也,若有感發,必因所挾而致?!?/p>
痿病的癥狀
本病以筋脈弛緩,肢體肌肉軟弱無力,不能隨意活動,甚至肌肉萎縮或癱瘓為主要證候特征。但因證不同,臨床表現各異。有急性起病,進行性加重者;有緩慢發病者;也有時輕時重,周期性發作者;有疲勞后發病者,有睡臥后發作者。有以女性多見,有以男性為主者。一般以下肢發病多見,也有見于上肢、肩背者,有影響竅隧,難于張口、睜目者,甚至癱瘓于床者。有以肢體近端肌肉弱于遠端者,或以肢體遠端肌肉弱于近端者。
痿病的診斷
痿病的檢查化驗
痿病的鑒別診斷
1.痹病久病痹病,也有肌肉消瘦者,與本病相似,但均有關節、肢體疼痛,與本病力弱不痛有根本的區別。
2.風痱風痱以步履不正,手足笨拙,動作不準,廢而不用為主癥,常伴有舌體病變,言語不利;而痿病則以力弱,肌肉萎縮為主癥,兩者有所區別。兩者均可隱襲起病,病久也可痿痱并病。
痿病的并發癥
痿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獨取陽明即指治痿病應重視調理脾胃,因脾胃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來源于脾胃,肝腎的精血來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運,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養肢體筋脈,有助于痿病的康復。所謂調理不盡屬于補益,脾胃虛弱者固當健脾益胃,而脾胃為濕熱所困者,又當清胃火去濕熱,皆屬治陽明調理之法。所謂“獨取”,乃重視之意,不應理解為“唯獨”之法。
2.瀉南補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即指治痿病應重視滋陰清熱,因肝腎精血不足,不獨不能濡養筋脈,且陰虛則火旺,火旺則陰更虧,故滋陰可充養精血以潤養筋骨,且滋陰有助降火;外感熱毒,當清熱解毒,火清熱去則不再灼陰耗精,有存陰保津之效。若屬虛火當滋陰以降火。若濕熱當清熱化濕而不傷陰。
3.治兼夾怔在調理脾胃、滋陰清熱的基礎上,對痿病的兼夾證要予以兼顧治療,視其所夾濕熱、痰濕、瘀血、積滯等,分別治以清濕熱、化痰濁、祛瘀血、消積滯或清郁熱等,辨證論治,才能收效。 1.獨取陽明即指治痿病應重視調理脾胃,因脾胃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來源于脾胃,肝腎的精血來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運,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養肢體筋脈,有助于痿病的康復。所謂調理不盡屬于補益,脾胃虛弱者固當健脾益胃,而脾胃為濕熱所困者,又當清胃火去濕熱,皆屬治陽明調理之法。所謂“獨取”,乃重視之意,不應理解為“唯獨”之法。
2.瀉南補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即指治痿病應重視滋陰清熱,因肝腎精血不足,不獨不能濡養筋脈,且陰虛則火旺,火旺則陰更虧,故滋陰可充養精血以潤養筋骨,且滋陰有助降火;外感熱毒,當清熱解毒,火清熱去則不再灼陰耗精,有存陰保津之效。若屬虛火當滋陰以降火。若濕熱當清熱化濕而不傷陰。
3.治兼夾怔在調理脾胃、滋陰清熱的基礎上,對痿病的兼夾證要予以兼顧治療,視其所夾濕熱、痰濕、瘀血、積滯等,分別治以清濕熱、化痰濁、祛瘀血、消積滯或清郁熱等,辨證論治,才能收效。
4.慎用風藥因治風之劑,皆發散風邪,開通腠理之藥,若誤用之,陰血愈燥釀成壞病。至于因七情六欲太過而成痿者,必以調理氣機為法,蓋氣化改善,百脈皆通,其病可愈。即吳師機所謂“氣血流通即是補”之理。
痿病的護理
針對病因預防,如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防潮濕,適寒溫,避免感受外邪;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不妄作勞及根據體質服用一些藥物,如易感冒者服用玉屏風散,脾胃虛弱者服用六君子丸,老年人常服六味地黃丸等,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參看
關于“痿病”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