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鰻卵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海鰻卵 | 中藥圖典 |
海鰻卵 Hǎi Mán Luǎn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滋補強壯。主體虛贏弱;肝硬化;脂肪肝;神經衰弱;貧血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
藥味 |
【拼音名】 Hǎi Mán Luǎ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鰻科動物海鰻的卵。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
采收和儲藏:捕后,剖腹,將卵取出,曬干。
【原形態】 海鰻,體長圓筒形,后部側扁。一般體長50cm以上,大者長100cm以上重達10-20kg以上。頭尖長。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鉤狀。眼大,近圓形,眼間隔微隆起。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短管狀;后鼻孔圓形,口大,上頜突出,略長于下頜,兩頜牙強大而銳利,均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頜有8-16個;下頜為6-7個,下頜外行牙不向外傾斜。犁骨中間一行有10-15個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1小尖牙。鰓孔寬大。肛部位于體中部偏前。體光滑無鱗。側線孔明顯。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鰭無腹鰭。背、臀在后方和尾鰭連接。體背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側乳白色。背、臀、尾鰭邊緣均黑色,胸鰭灰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棲息于底質為江澤沙泥或巖礁的海區,一般水深50-80m。食性貪,常以蝦、蟹、魚類及頭足類為食。產卵期在4-7月;南海于6-7月,懷卵量100萬萬粒,卵球形,徑1.6-1.7mm。仔稚魚發育過程中能變態。有季節性回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鰻于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功效與作用】 滋補強壯。主體虛贏弱;肝硬化;脂肪肝;神經衰弱;貧血
【用法用量】 內服:焙黃研末,6-12g。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海鰻卵”條目 http://www.rpzztyjokwsnq.com/w/%E6%B5%B7%E9%B3%97%E5%8D%B5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海鰻卵”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