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山柰

        (重定向自山奈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山柰
        Shān Nài
        山柰
        別名 三藾、沙姜、山辣、三奈子、三賴、三柰、山柰
        功效作用 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脹滿,腹冷痛,飲食不消。
        英文名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hizome, Rhizome of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始載于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
        藥性
        藥味

          

        目錄

        藥性

        【別名】三奈子(《海上方》),三賴(《品匯精要》),三藾(《南粵筆記》),沙姜(《嶺南采藥錄》),三柰、 山辣 (《綱 目》)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 . 的干燥根莖。冬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

        【源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塊狀,單生或叢生,淡綠色,芳香;根從根狀莖上生出,粗壯,多數(shù)。葉通常2枚,相對而生,幾乎無柄,平臥地上,水平開展,質(zhì)薄,圓形或?qū)捖研巍?~9月開花,穗狀花從兩葉間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開午調(diào),芳香,花管筒細(xì)長。果實(shí)為蒴果

        【性狀】本品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0.3~0.5cm。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質(zhì)脆,易折斷。氣香特異,味辛辣。

        【鑒別】 (1) 本品粉末類黃白色。淀粉粒眾多,主為單粒,圓形、橢圓形或類三角形,多數(shù)扁平,直徑5~30μm,臍點(diǎn)、層紋均不明顯。油細(xì)胞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0~130μm,壁較薄,胞腔內(nèi)含淺黃綠色或淺紫紅色油滴。螺紋導(dǎo)管直徑18~37μm。色素塊不規(guī)則形,黃色或黃棕色。(2) 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F254 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含量測定】照揮發(fā)油測定法(附錄Ⅹ D 乙法)測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4.5%(ml/g)。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 6~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山柰

        概述

        別名沙姜、山辣。 為姜科山柰屬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以根莖入藥,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主產(chǎn)廣東、廣西和云南,四川從廣西引種種在米易縣試種獲得成功。  

        生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塊狀,單生或叢生,淡綠色,芳香;根從根狀莖上生出,粗壯,多數(shù)。葉通常2枚,相對而生,幾乎無柄,平臥地上,水平開展,質(zhì)薄,圓形或?qū)捖研危L7~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純形,基部圓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有時葉緣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開花,穗狀花序從兩葉間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芳香,花管筒細(xì)長;每花有技外形苞片1片,長約2.5厘米,綠色。果為蒴果。  

        生長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為好。  

        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溫暖、陽光充足、土地濕潤,便于排、灌水的地方種植;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壤上和壤上為好。將土地深翻整細(xì)耙平,開133厘米寬的高畦后,每公頃施堆肥22500干克左右,油渣、過磷酸鈣各600~750千克于畦面上,施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細(xì)整平,待打窩栽種。  

        2.繁殖方法

        塊莖繁殖。收獲時選健壯,無病蟲害及未受凍害的沙姜作種,晾干表皮水汽后,在室內(nèi)或室外貯藏均可。室內(nèi)貯藏的方法是:在干燥處用干細(xì)沙和姜分層堆藏,堆放時底部先鋪一層沙再分層放種麥,如此層層堆放,堆高100厘米即可;室外貯藏的方法是:在干燥處挖寬約100厘米,深50厘米,長隨貯種數(shù)量而定的坑,先將坑內(nèi)墊上一層沙再放種姜,一層沙一層種美,這樣依次進(jìn)行,高約34厘米,上蓋細(xì)沙13~17厘米,最后蓋草或塑料薄膜,以防冬春雨雪浸入坑內(nèi)引起爛種。  

        3.栽種

        于4月中旬栽種為最佳,用窩栽或廂上開橫溝栽種均可,但以窩裁為好。將種姜按其自然分叉狀況,分成單丫栽種。在廂上按行窩距27厘米*27厘米挖窩,深16厘米左右,每窩栽種姜3個,按品字形排放,每公頃用種量3000干克左右,栽后每公頃施人畜糞水30000千克左右于窩中,然后蓋土將廂平整齊,蓋土厚度10厘米左右,否則土蓋薄了,山柰塊莖生長瘦小,須根增多,影響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4.田間管理

        (1)排水、灌水 山柰栽種后應(yīng)保持土壤濕潤,才利于正常出苗,達(dá)到苗齊、苗壯,管理時應(yīng)靈活掌握,做到旱時灌水,澇時排水。 (2)中耕除草 苗齊后開始中耕除草,有草就除,保持田間基本無雜草。在封畔前可用小鋤輕輕淺松土,注意不要損傷苗子,故只能用手拔草。 

        (3)追肥 一般進(jìn)行3次,第一次在6月中、下旬,苗出齊時進(jìn)行,公頃施人畜糞水2250~30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葉片封畦前進(jìn)行,公頃施堆肥18750千克,油渣450~600千克,過磷酸鈣750~1050千克,方法是將以上幾種肥料混合堆漚腐熟后撤施于畦上,施用后用小鋤將肥料埋入土中;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山柰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清淡人畜糞水或加入一定量的發(fā)酵油渣混施,一般每公頃施人畜糞水15000千克左右,油渣450~600千克。  

        5.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 在8~10月發(fā)生,葉片上出現(xiàn)黃色圓形或橢圓形斑點(diǎn),以后斑點(diǎn)干枯而成白色薄膜或成穿孔,根莖瘦小或腐爛。 

        防治方法:注意選土,整地時理好水溝,雨后及時排水,可以減少發(fā)生。 

        (2)鼠害 從種到出苗期,田鼠晚間掘上偷吃種姜,造成缺株。 

        防治方法:在田間田鼠出沒處,投放鼠藥誘殺。 

        (五)采收加工 于栽種當(dāng)年的12月中、下旬葉片變黃時收獲。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須根,除留種外,其余全部可加工成商品,將山柰洗去泥土,用手工或切片機(jī)橫切成厚0.3~0.5厘米的姜片,曬干或用硫磺熏1天后曬干即成。一般每公頃產(chǎn)鮮姜18750~22500千克,高的可達(dá)30000千克以上;干商品3750~4500千克,高的可達(dá)6000多千克。 

        產(chǎn)品質(zhì)量:以身干、色白、有香氣、無雜質(zhì)和霉變?yōu)楹细瘢纫陨住⒎坌宰恪馕稘庹邽榧选! ?/p>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1985年KosugeT,等報道以山柰根莖中分得的反式-對甲氧基桂皮酸酯是一種細(xì)胞毒素成分,對人宮頸癌傳代細(xì)胞(Helacells)具有較強(qiáng)的抑制作用。

        2.對腸道平滑肌的作用 根莖煎劑0.25-0.75%濃度對豚鼠離體腸管呈興奮作用。而濃度增至1-1.25%則出現(xiàn)抑制作用;其揮發(fā)油的飽和水溶液與煎劑的作用類似。

        3.抑菌作用 根煎劑在試管內(nèi)對許藍(lán)氏毛癬菌及其蒙古變種、共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等10種常見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 山柰酚對動物有消炎作用及維生素P活性。其效力與槲皮甙相似,而較山柰甙為差。

        關(guān)于“山柰”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在线看国产精品黄v | 免费观看国产v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