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紫萁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華南紫萁 | 中藥圖典 |
華南紫萁 Huá Nán Zǐ Qí |
|
---|---|
![]() |
|
別名 | 貫眾、大鳳尾蕨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祛濕舒筋;驅(qū)蟲。主流感;痄腮;癰腫瘡癤;婦女帶下;筋脈拘攣;胃痛;腸道寄生蟲病 |
英文名 | rhizome of Vachell's Interrupted Fern |
始載于 |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肝經(jīng)、膀胱經(jīng) |
藥性 | 平 |
藥味 | 苦、澀 |
種 名: 華南紫萁
學 名: Osmundauachellii
科 屬: 紫萁科、 紫萁屬
產(chǎn)地分布 :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浙江等
形態(tài)特征 :根狀莖粗壯,形成圓柱形主軸。葉簇生其頂部,厚紙質(zhì),兩面無毛,呈黃綠色,略有光澤;葉柄長15-35厘米,堅硬;葉片長圓形,長30-80厘米,寬15-30厘米;羽片具短柄,著生于葉軸上,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1.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狹楔形,近全緣。
生長習性 :常野生于山地、草叢或溪邊,是我國南部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園林用途 :華南紫萁植株似蘇鐵,株型美觀,葉姿態(tài)優(yōu)雅,頗具觀賞價值,可供庭園中栽植或室內(nèi)盆栽觀賞。
繁殖培育 :一般采用分株繁殖
【藥 名】:華南紫萁
【來 源】:為紫萁蕨科植物華南紫萁的根莖。
【主 治】:用于外感、風熱、頭痛等癥;可治療外傷出血、燙火傷、癰癤及腮腺炎。
【性味歸經(jīng)】:微苦、澀,性平。入肺、肝、膀胱三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9一15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敷患處。
【別 名】:貫眾(廣西)、馬肋巴、中肋巴(四川)、魯萁、牛利草(廣東)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
【拉丁名】:Osmunda Vachellii Hook
【考 證】: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華南紫萁”條目 http://www.rpzztyjokwsnq.com/w/%E5%8D%8E%E5%8D%97%E7%B4%AB%E8%90%81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華南紫萁”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