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氣
A+醫學百科 >> 伏氣 |
伏氣,病證名。邪氣伏藏于體內。又稱伏氣溫病?!?a href="/w/%E4%BC%A4%E5%AF%92%E8%AE%BA" title="傷寒論">傷寒論.平脈法》:“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成無己注:“冬時感寒,伏藏于經中,不即發者,謂之伏氣?!狈鼩庵f源自《內經》?!?a href="/w/%E7%B4%A0%E9%97%AE" title="素問">素問.生氣通天論》:“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歷代各家對邪氣伏藏部位說法不一。晉.王叔和《傷寒例》認為“寒毒藏于肌膚”。金.成無己認為邪“伏藏于經中”。明.吳又可《溫疫論》認為邪伏募原。清.王孟英《溫熱經緯》認為“若伏氣溫病,自里出表,乃先從血分而后達于氣分?!狈鼩舛嗯c溫病相關聯?!端貑?熱論》:“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后夏至日者為病暑。”王孟英則將溫病分為外感溫病和伏氣溫病兩大類。一般認為,凡初起不見表證,而先見里熱,甚至血分熱證者,均為伏氣溫病。如春溫與伏暑之類便是。
出自A+醫學百科 “伏氣”條目 http://www.rpzztyjokwsnq.com/w/%E4%BC%8F%E6%B0%94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伏氣”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